李笑来文章摘要整理
# 韭菜的自我修养
# “韭菜”不缺耐心缺的是实力
投机者拒绝学习,投资者善于学习。
在交易市场里,实力指的究竟是什么?有一个清楚的定义:
长期稳定的低成本现金流。 与此同时,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则: 控制仓位
# 更可怕的是不计成本地冒险
看到某个标的,X,从之前的一个价格高点 26 元回落到 20 元,然后你猜它很有可能回涨到 22 元,到时候你就可以“套现”了。于是,你动用 500 元购入,总计买到了 25 个单位。
分子是可能的回报。当价格真的回到了 22 元的时候,你总计可能的收益是 50 元,而你拿出来“冒险”的总金额是 500 元,所以,你的回报风险比,是 50 : 500 = 10%
你给自己定了个止损线,如果价格跌倒 18 元,那么你无论如何都得卖出!
这个时候,你的回报风险比是多少呢?分子还是 50 元,风险呢?风险是 500 - ( 25 * 18 ) = 50,于是,50 : 50,相当于 1 : 1 …… 这跟抛硬币有啥区别呢?你为什么要跑去交易市场玩抛硬币呢?!
提高止损这个,将分母变小,回报风险比就会增加。
# 止损线究竟如何制定才合理
有个因素很靠谱:
交易标的的日常波动幅度。
# 频次才是决定一切的根本因素
交易频次越高,交易越是接近“零和游戏”。
交易市场)短期来看是投票机,长期来看是称重机…… —— 格雷厄姆
韭菜想要翻身,说一千道一万,只有一条路可走: 降低交易频次…… 降低降低再降低。
“抽水”是人类史上唯一可以永续的商业模式,真的不是哪个个人能够打败的,看看世界各地的券商就明白了。
涨到十倍之前,就当它不存在。
在交易市场里:
- 越是短期的预测,越接近于抛硬币;
- 越是长期的预测,越容易接近真实的逻辑推断……
# 到底最后是谁在割谁的韭菜呢……
所谓的“韭菜”其实常常并不是被别人割,在更多的情况下,他们是被自己割的!(被自己的谁知割的**
作为交易市场中的一份子,你不大可能在最高点卖出,也很难在最低点买入…… 理由很清楚也很简单: 最高点和最低点,都是因为一小部分交易者的“冲动”造成的……
# 正确地提升收益风险比的方法
回报风险比:
回报风险比 = 可能的回报 ÷ 可能的风险
减小分母,可行的手段有这么几个:
调整止损线,降低自己的风险承担 降低每次的交易金额在总资金的占比; 提高自己在场外的赚钱能力(或者募资能力);
而加大分子呢?有什么可行的手段?
选择更为优质的交易标的 选择最佳的交易时机(比如,若干次暴跌之后再买) 放长持有时间(比如,穿越一次以上的牛熊)
“进场之后,不要动,看上一年之后再动手买”
成功交易者的一个基本素质就是:
在任何时候都持有一定比例(或者起码一定数量)的现金。
在交易市场里,无论是现金、还是时间、还是生活,都绝对不可以 all-in。
首先,投资也好交易也罢,绝对不能当作“全职工作”…… 因为你一旦“全职”,你就没办法成长了,你必须把大量的时间花在生活上、其他的工作上、以及学习上……
更重要的是,投资也好交易也罢,尤其绝对不能当作一个“拿薪水”打工的工作。一旦你拿着薪水,你的脑子就开始被往另外一个方向上塑造。为什么“孤独”是这个领域里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再给你个理由:因为你独自一人的时候,没有“表现”、“表演”的刻意或者需求。人在被观察的时候,都会动作变形
关注周期,以及多个周期背后显现出来的真正趋势,会给你一个全新且更为可靠的世界和视界。
# note
情绪与目标无关,相对于“达成目标”只有行动才是相关事件。
桥水的达里奥
痛苦 + 反思 = 进步
# 重生-七年就是一辈子
# 主动选择 —— 重生的关键
https://www.bookset.io/read/xiaolai-reborn/df305986c4aebfd1.md
# 概念是一切知识的基石
https://www.bookset.io/read/xiaolai-reborn/7973ca99e6819cd6.md
Thomas Sowell 的 Basic Economics: A Common Sense Guide to the Economy,厚厚一大本,全文朗读一遍需要多久大家知道吗?24 个小时不到。可这种东西能做到 24 小时之内全部理解吗?
人分为两种,一种是固守型的(Be Good Type),一种是进取型的(Be Better Type)。这两种人的主要区别在于,他们做事的时候,关注的焦点不一样:
固守型的人(Be Good Type)更关注自己当时的表现,更在意外界对那表现的看法; 进取型的人(Be Better Type)更关注自己当时有无进步,并不在意对外界的看法;
1998 年的时候,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的研究人员做了一组调查,向 3 万名被调查者询问两个问题:
过去的一年里你遭遇了多大的压力? 你相信压力有害健康吗?
8 年后,也就是 2006 年,研究者们开始核对公开记录,看看 8 年前被调查的那些人中有哪些已经去世了…… 统计结果很惊人:
巨大压力可能提高高达 43% 的死亡危险……
但有另外一个结果更为惊人:
那高达 43% 的被提高的死亡危险,只适用于那些相信压力有害健康的人!
研究者的结论是:
致命的不是压力本身,而是压力与观念(认为压力有害健康甚至致命)的组合。
换言之:“很多人其实是被自己慢慢吓死的……”
人就是这样一种动物: 心理与生理相互影响。
# 非议、争论,与鄙视链
面对非议的时候,
真正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去辩解,而想办法让自己变得更强 。
再反过来,面对非议你居然需要辩解的这个事实,从另外一个侧面会暴露另外一个事实:你就是不够强。
# 我是如何做到不和老婆吵架的?
首先,不能生气。 不生气是很好的武器。发生什么事儿,都没必要生气,生气不解决问题。想明白最重要。想明白会导致性情平和。想想就知道了,生气,是最浪费时间的行为。浪费的不仅仅是气头上的那一段时间,更为可怕的是在气头上做的决定常常连带一个很微妙且又复杂当期影响,最可怕的是,这个影响其实很容易产生“复利效应”,我的意思是说,“负面的复利效应”……
其次,在不生气的情况下,偶尔可以假装生气,这是工具。 偶尔提高嗓门,其实是为了达到效果,因为其实并不是真生气,所以可以收放自如。
再次,一定要先表明立场和态度。 “先说清楚啊,我一会儿哪怕嗓门大了,也不是针对你个人,是被你们公司气的……” 这话非常重要,这是在提醒对方,别把自己卷进来。这句话有神奇的效果,不信你试试。
最后,只说道理上百分之百站得住脚的话。 只挑重要的说,只说绝对占理的事儿 —— 对方哪里最站不住脚,确定了之后,就只咬住那里不放 —— 直至问题被解决。
# 成为一个有战友的人
The Leadership Pipeline,中译本叫《领导梯队》,是《新生》社群成员必读的书籍。
# 我当初是怎样错过一辈子的
https://www.bookset.io/read/xiaolai-reborn/f52152eab8ad29c2.md
# 越早越好
https://www.bookset.io/read/xiaolai-reborn/6cbd54dd768dec14.md
# 被动支出
通货膨胀是最可怕的被动支出
利息对借款者来说也是很可怕的被动支出
生活必需品开支其实是一种被动支出
尽量只为生产借钱,尽量不要为消费借钱。(穷爸爸,富爸爸**
一切都靠积累。
# 选书的基本原则
https://www.bookset.io/read/xiaolai-reborn/651b9acc322ecc2b.md
# 大部分群聊是浪费生命
一般来说,人脑很难同时处理 3 个以上的线程,即便通过一定的训练,7 个线程已经是极限(5 ± 2),这就是为什么 4 个以上的人参与“讨论”就会感觉非常“乱”的根本原因 —— 相互之间的连接数已经超过 7,所以根本处理不过来了。
# 正确高效使用 Google
https://www.bookset.io/read/xiaolai-reborn/b657eba1dce5d832.md
https://support.google.com/websearch/?hl=en#topic=3378866
http://www.agoogleaday.com/
# 惊喜与创造惊喜的方法论
笃信逻辑,精于推演,是 活在未来的关键。
开放(Open)就是可以创造好运和惊喜的,无论在哪个领域。
学习真的很简单,
学习 就是掌握一系列新的 概念 。
创造更多的连接,只有节点多到一定程度,才可能有“意外的连接”出现。
通过恰当的统筹,让自己多开几个进程,齐头并进地去做一些事情,永远是提高效率的基本手段。
逻辑很重要、概率学很重要、统筹学很重要
# 财富自由之路
# 你知道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吗
我甚至鼓励他们把已经赚到的钱全都花掉(当然,不能借钱去花)。逻辑其实很简单:如果你笃信自己的未来是那样一条曲线,那么在成本线被突破之前那段长长的时间里,你能赚到的钱实际上全都是 “小钱”,小到 “不值得节省” 的地步 —— 就算要省,也省不出多少…… 虽然这并不符合传统的教育观念,但我不仅认同,而且长期以来就是这么做的。在我身边这么做的人也有不少,大家熟悉的罗永浩就是其中之一。我们的理由都一样:根本不相信自己将来赚不到钱。
# 究竟什么是 “财富自由”?
https://xue.cn/hub/reader?bookId=56&path=caifuziyouzhilu/caifu_3.ipynb
语言学家告诉我们:如果我们的大脑对一件事情没有概念,那么我们的大脑就倾向于不去想那件事情;如果一个民族的语言里缺少某个概念,那么这个民族就倾向于从未思考过那个概念。没错,语言对人类就是有如此强大的反向塑造能力(关于广泛存在的反向塑造能力,我们会在之后详细说明)。
维基百科的定义:
财富自由是指你无须为生活开销而努力为钱工作的状态。简单地说,你的资产产生的被动收入必须至少等于或超过你的日常开支,这是我们大多数人最渴望达到的状态。如果进入这种状态,我们就可以称之为 “退休” 或其他名称。
# 起步时最重要的是什么?
判断一个人的执行力强大与否,就看他在做得不够好的时候是否能持续去做……
# 你认真考虑过自己的商业模式吗?
https://xue.cn/hub/reader?bookId=56&path=caifuziyouzhilu/caifu_5.ipynb
# 如何优化第一种个人商业模式?
https://xue.cn/hub/reader?bookId=56&path=caifuziyouzhilu/caifu_6.ipynb
“给自己打工” 和 “为自己做事”
一次是把时间出售给老板,换取了薪水。 另一次是把时间出售给自己,换取了成长。
# 如何启动第二种个人商业模式?
https://xue.cn/hub/reader?bookId=56&path=caifuziyouzhilu/caifu_7.ipynb
同一份时间出售很多次
许多年来,我一直在琢磨:对个体来说,除了出版图书,还有其他方式可以做到把 “同一份时间出售很多次” 吗?后来我想清楚了:
一切内容制造,从本质上看都属于这个类别 —— 书籍、唱片、动漫…… 或者更精确一点 —— 一切创意制造可能都属于这个类别。
从一开始就明白:必须用 “产品思维” 去考虑问题。在产品思维里最重要的思考是什么呢?说穿了就很简单,不说穿就是一张彻底蒙蔽你双眼的窗户纸:
刚需
各种渠道正在爆发式地增长。苹果的 App Store 和微信的小程序都是程序员把自己的 “同一份时间出售很多次” 的绝佳渠道;微信订阅号培养了无数作者,给更多的文字工作者以更多的机会,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国外甚至出现了基于区块链的版权确权与分发系统(例如 steemit.com)—— 靠创作赚钱,甚至赚大钱,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人的机会。
希望掌握第二种个人商业模式的人,请牢记一个概念:
刚需
这就是我在这么多年里一直认真研究心理学的原因。我们不仅要理解别人,还要理解这个主要由别人构成的世界 —— 不仅要理解它,还要和它融洽地相处,和它做朋友,和它共同成长……
还有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我会尽量避免在服务行业从业?因为服务行业的问题在于,身处其中的人,几乎完全没办法运用第二种个人商业模式,在那里貌似永远只能将 “一份时间出售 1 次” —— 对我来说这实在是太可怕了。 即便在刚开始的时候出于无奈而从事了这个行业,也要想尽办法在恰当的时候跳出来,摆脱不能更多地运用第二种个人商业模式的尴尬。
希望启用第二种个人商业模式的人,从一开始就要训练自己的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不是只在意自己完成任务的机械工作能力。近几年,人工智能的发展趋势更加明显地揭示了这么一个道理:
一切没有创意的工作,都可能很快被机器代替。
该怎么办?虚一点的说法是 “重视教育”,实在一点的说法是 “要不断升级自己的操作系统” —— 这恰恰是本书的核心主旨。
# 如何优化第三种个人商业模式?
https://xue.cn/hub/reader?bookId=56&path=caifuziyouzhilu/caifu_8.ipynb
能被批量销售的时间更值得购买 —— 它们实际上无比廉价。
要想认清 “付费才是捡便宜” 的本质,核心在于认同这样一个不等式:
时间 > 金钱
有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是绝大多数人根本想不到的:
若你笃信自己将来能赚到的钱(成长的重要指标之一)的数值变化会像复利曲线一样,那你就能明白:在早期,无论费多大劲攒下来的钱,都只不过是 “小钱”,一二十年之后,那一点点钱完全可以忽略不计了。相信你已经看出来了,这就是 “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的另一个版本。
# 提高注意力使用效率的科学方法
坐享
(一)姿势
在坐享过程中,当注意力足够集中的时候,由于全身放松的状态与人体在睡觉时的状态几乎相同,所以,不仅要注意保暖,还要注意风向。
可以找张毯子把膝盖盖好。 不要让风持续吹到耳朵周围。
(二)步骤
稍微严肃一点的话,就从以下简单的步骤开始:
找一个安静的地方。 设定一个计时器(从 5 分钟或者 15 分钟开始,渐渐延长到 45 分钟到 1 小时)。 用你感觉舒服的方式坐好(脊背最好挺直)。 闭上眼睛。 开始深呼吸。 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 一旦发现注意力转移到了其他地方,就要刻意将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 持续深呼吸……
(三)进阶
完成几次坐享之后,就可以尝试在坐享过程中用你的注意力来扫描你的整个身体了。
(四)习惯
尝试在任何地方坐享:出租车上,火车上,飞机上,甚至颠簸的船上,或者某个非常嘈杂的地方……
总而言之,要集中注意力,并最终可以自如地控制注意力,才算是坐享 —— 最终的目标是可以在越来越长的时间里自如地将注意力集中起来,并控制被集中的注意力。而胡思乱想、放空甚至睡着,对增加大脑皮层表面积和大脑灰质厚度没有具体的帮助,所以都不算是坐享。
所谓 “缓慢呼吸”,是指每分钟呼吸 5 ~ 6 次,也就是用 10 秒左右完成一次呼吸。
# 活在未来的最朴素的方法是什么
https://xue.cn/hub/reader?bookId=56&path=caifuziyouzhilu/caifu_15.ipynb
乐观的人更容易成为他人的贵人。 贵人更容易遇到贵人。 能帮助他人进步的才是真正的贵人。 优秀的人、值得尊重的人更容易获得帮助。 乐于分享的人更容易获得帮助。 不给他人制造负担的人更容易获得帮助。 不耻于求助的人更容易获得帮助。 求助的时候不宜仅用金钱作为回报;帮助他人的时候不宜收取金钱回报。 贵人不一定是牛人。牛人常常只不过是自顾自地牛。贵人不一样,他们常常 “以和为贵”,更懂得 “独贵贵,不如众贵贵”。 在很多时候,某个人之所以能成功,是因为有大量的人希望看到他成功。
# 你为什么看不到别人的好?
证明自己根本不重要,成长才重要,因为成长如果成真,证明就自动完成了。
# 你知道自己有个所有人都有的恶习必须戒掉吗?
https://xue.cn/hub/reader?bookId=56&path=caifuziyouzhilu/caifu_18b.ipynb
最应该彻底戒掉的恶习是:
抱怨
说话,对每个人来说,其实都是 “大脑重塑” 的过程。我们每个人都倾向于不由自主地 “扮演” 我们向别人描绘的那个样子,直至成为那个样子。观察一下就会知道,那些向你抱怨的人,说着说着就开始进入 “表演” 状态。他们很投入,他们需要你的同情,他们需要全世界的同情和 “理解”。为了让你同情,也为了让全世界同情,他们会不由自主地扮演 “一个其实更惨的角色”,演着演着,别人还没怎么样,他们自己先相信了,而且不由自主地让自己变成那个 “更惨的角色”。你想成为一个 “更惨的人” 吗?只要开始抱怨就可以了 —— 多简单!
珍爱生命,远离抱怨和抱怨之人。
# 究竟是什么在决定你的命运?
选择决定命运,决定选择的是价值观。因此,真正决定一个人命运的是一个人的价值观。在价值观养成过程中,最应该小心回避的陷阱只有一个:以偏概全。
# 定投改变命运
# 定投策略
通过践行定投策略,你的未来利润本质上全部来自于你所经历的熊市!
定投策略采用者恰恰是在熊市里慢慢积聚能量的。
事实上,定投策略不仅仅适用于在交易市场里投资,它几乎适用于生活中任何一个重要的领域,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家庭。所谓的终生学习或者终生成长,本质上就是采用定投策略 。
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的富兰克·奈特(Frank H Knight)有个著名的观点:
“决定一个人富有的三个条件,一是出身,二是运气,三是努力; —— 而这三者之中,努力是最微不足道的。”
把自己的一份时间出售一次以上,是一次个人商业模式的升级 —— 它是如此重要,乃至于没有这个升级的话,任何个体都难以摆脱日益增长的生活成本的束缚。你最初只需要照顾好自己,后来就要照顾好自己的配偶,再后来还要照顾好自己的子女甚至父母…… 绝大多数人最终都是被这些生活基本成本打败的。一个人所能赚到的钱,要超过这个日益增长直至平稳最终才有所下滑的成本线,剩下的钱才是能够用来践行定投策略的部分。不升级个人商业模式,很难有什么钱剩下。
切记:
一切与长期无关的细节都是鸡毛蒜皮
# 定投标的的选择
# 可以盲从的投资建议
盲从那些已经展现长期成功业绩的真正成功投资者的建议。
以下链接可以查看 1977-2018 的历次伯克希尔·哈撒韦投资人公开信:
http://www.berkshirehathaway.com/letters/letters.html
CNBC 的网站上有一个专区,叫 Warren Buffett Archive:
https://buffett.cnbc.com/warren-buffett-archive/
乔尔·格林布莱特的投资业绩甚至比沃伦·巴菲特还要惊人 —— 在 1985 年到 2006 年之间超过 20 年的时间里,他创造了竟然略超 40% 的年化复合回报率!这样一个真正做到长期持续成功的投资者还是同样乐于分享,并且开诚布公。他前后出版了三本书,分别是 You Can Be a Stock Market Genius (中译《股市天才》,1999),The Little Book That Still Beats the Markets(中译《股市稳赚》,2010)以及 The Big Secret for the Small Investor(2011)…… 你知道乔尔·格林布莱特写书接地气到什么地步吗?他写书的自我检验标准是 “自己的十几岁的孩子能不能读懂?” —— 与中国古代诗人的 “老妪能解” 有得一拼。不仅如此,乔尔·格林布莱特觉得公开的还不够,于是,干脆做了个网站:https://www.magicformulainvesting.com —— 在这个网站上,用户甚至无需注册,只要按要求输入几个参数就可以获得一个基于他的 “神奇公式” 而定制的投资组合!
CNBC 有个专门的页面展示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所持有的股票列表:https://www.cnbc.com/berkshire-hathaway-portfolio/
决定一个投资策略最终长期有效的核心前提是,这个策略是否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不折不扣地长期执行?
# 长期视角与宏观观察
历史上我们已经看到并且经历了互联网使得信息以几近于零成本的方式快速流动给这世界带来的惊人变化;那么,现在若是资产可以像信息一样以几近于零成本的方式快速流动在未来会给这个世界带来怎样惊人的变化呢?
投资 S&P 500(ACGR, Average Compound Growth Rate: 9%)可能要比投资 MSCI World(ACGR: 7.86%)强,但是,投资 MSCI Emerging Markets(ACGR: 10.37%)好像比投资 S&P 500 更好,最简单的解释是什么呢?
美国发展相对于全球更快; 新兴市场发展相对于美国竟然更快。
正确的方法永远是 “局部的局部”:
在全球范围内寻找某个或某几个局部地区; 在某个或某几个地区选择某个或某几个行业; 在某个行业里寻找某些个优秀企业……
低买高卖的秘诀不过如此:
买入很久很久之后再卖出。
我在判断一个趋势是否 “已然成立” 有个非常简单直接粗暴有效的分辨方式:
不是看大多数人是否都已经接受,而是看是否大多数人都无法否认。
# 在趋势中符合趋势
# 定投策略执行过程
p = δ + α - γ
p就是你的最终成绩(performance)。 δ(第 4 个希腊字母,delta,大写为 Δ)用来代表的是市场整体的成绩。 α 指称因为跑赢市场而获得的收益。 γ 在这里指的是因为你自己犯错而没有赚到的那些原本你应有的收益. γ 总是为正 —— 只因为一个无法反驳的事实,只要是人就都会犯错
β(第 2 个希腊字母,beta,大写为 Β),指的是你的成绩与市场整体成绩的相关性,β 为 0 的时候,就是 “全然不相关”.在 p = δ + α - γ 这个公式中,δ 就是 β 等于 1 的情况。
而投资是偏向左侧的,也就是说,在这里运气的权重比技巧的权重要高,不仅高,还高出很多 ——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聪明人在交易市场里最终事实上难以真正成功的关键。
定投策略的最大威力恰恰就来自于它只有一招一式 。确保 γ = 0
行为经济学家米尔·斯达特曼曾经引述瑞典的一项调查研究,对全球范围内总计 19 个股票交易所的统计表明,哪儿都是一样的,频繁交易账户的损失大约在每年 1.9% ~ 4% 之间。行为金融学家特伦斯·欧登和布拉德·巴博的研究发现,男性相对于女性交易更为频繁,多出 45%,因此,男性的年化收益相对低 1.4%;而单身男性比单身女性多出 67%,因此,单身男性的年化收益相对低 2.3%…… 美国资产管理界的巨头先锋集团的一项调查发现,那些经常调整策略的账户成绩远远落后于从未做过任何调整过的账户。(参见 The Behavioral Investor, by Daniel Crosby,第二章)
粗略计算,频繁交易者的 γ 每年至少为 2%!如果买入之后什么都不做的话,γ 的值就是 0…… 不要小瞧这 2%,按照 30 年计算的话,每年 2% 的 γ,将使你的损失累计高达 45%!由此看来,定投策略是最佳的不战而胜的策略。
若是非要在投资领域里计算成本的话,他们真正的成本相对来看更重要的是时间,他们投入的时间远比他们投入的金钱更为重要。
认真观察他人的决策和结果,从他人的错误中及时汲取必要的经验和教训 —— 并且记录到纸面上。
# 第四部分 客观客观更加客观
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来自世界各地的调查研究均向我们展现同一个结果:作为人类,我们的决策质量总是非常差,就是因为我们从里到外彻头彻尾地不靠谱
2002 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丹尼尔·卡尼曼和他的合作伙伴阿莫斯•特沃斯基很早就发现人们极度厌恶损失 —— 之前我们就提到过好几次,人们损失一块钱的痛苦远远大于赚到一块钱的欢乐…… 乃至于人们甚至仅因为说话方式的不同就会做出实际上完全没必要的所谓选择。
简单讲,最里层的部分,所谓的鳄鱼大脑,负责所谓的直觉;中间的部分,所谓的猴子大脑,负责情绪的处理;而最外的那一层,人类大脑,负责理智,诸如推理之类。可以毫不夸张地讲,整个人类文明都建立在人类的大脑皮层之上 —— 就是最外面的那一层 —— 人类与其他哺乳动物最不一样的地方,就是人类拥有格外发达的大脑皮层……
这就是为什么日常生活中我们会发现,最有效的 “冷静” 方法是闭上眼睛什么都不做,过一会再说。
# 长期教育与镜像效应
根据 JP 摩根的统计,从 1980 年以来,市场上超过 40% 的股票都曾经遭遇毁灭性打击,即,股价蒸发 70% 以上…… 看起来是真的太危险了!然而,沃顿商学院的金融教授杰瑞米·西格尔的数据却告诉了我们一个截然相反的故事:
杰瑞米·西格尔把历史数据统计了一下,发现的结果是:从 1802 年到 2012 年的 210 年时间里,从任何一个时间点开始截出 10 年,在 80% 以上的情况下,现金都是股票的手下败将;进而,如果从任何一个时间点开始截出 20 年的话,那么股票从来都没有输过、现金从来就没有赢过。从实际数据来看,人们普遍以为安全的黄金同样是表现惨烈 —— 与大多数人的直觉相违背的是,人们以为最危险的股票,长期来看表现最好,210 年间,年化复合回报率高达 6.6% —— 至于人们总是觉得可以落袋为安的现金呢?竟然是负数, -1.4%!看着这些事实和数据,你再想想,到底哪儿的风险更大?股票市场内?还是股票市场外?
因为这个 “发现”,杰瑞米·西格尔教授干脆写了本书,叫做 Stocks for the Long Run: The Definitive Guide to Financial Market Returns & Long-Term Investment Strategies,到 2014 年的时候已经是第五版了。
越重要的问题越容易解决,最重要的问题解决起来最简单 —— 可是人们偏偏要把所有的智慧都用在那些既复杂又无关紧要的地方
由于我们的大脑就是这样运作的 —— 这几乎没有什么靠谱的解决方案。要么你全神贯注在当下,要么你全神贯注在未来。杰瑞米·西格尔的研究告诉我们,在赚钱这件事儿上,只关注未来显然是更划算的。
首先是持续增强自己的场外赚钱能力;更为重要的是第二个:反复接受投资教育,耐心走完从知道到做到之间的距离……
根据华尔街日报(2017 年 4 月 13 日)的统计,截至 2016 年 12 月 31 日,按 15 年的表现来看,总计有 95.4% 的中型基金落后于 S&P MidCap 400,93.2% 的小型基金落后于 S&P SmallCap 600,92.2% 的大型基金落后于 S&P 500
`边界思考,长期视角,宏观观察**,这三个概念组合在一起甚至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性格。
为什么在无论多差的环境里都总是有人可以脱颖而出呢?
启用长期的视角,可以让你得到很多与之前截然相反的结论; 宏观观察可以让你做出很多在长期之后结果更佳的选择; 对边界的清楚认知可以让你摆脱很多的纠缠,轻松地避开几乎所有最终事实上徒劳无益的努力。 我没有必要抱怨环境差了;我也不想去抱怨社会不公平了 —— 它跟市场一样,只有从长期视角出发来看才可能近似公平,可每时每刻,它总是不公平的; 最为关键的是,我愈发平静地接受自己总是被低估的情况 —— 跟市场里的价值一样,被高估的时光总是很短暂,甚至干脆可以被称为泡沫,不是吗?
客观很重要。不仅要对这个世界客观,还要对自己客观,更要对自我边界尤为小心翼翼地客观。进而,长期保持客观更为重要。这就是投资的秘密,当然,它就是个公开的秘密。
# 总结
p = δ + α - γ
作为定投策略采用者,δ 处于你的自我边界之外,你对它事实上无能为力; 谨慎选择的过程将是你创造 α 的地方;能够降低的 γ 值来自于你的自我管理;对边界的认知和反应同时影响你的 α 和 γ ……
你的投资要做到坚决不离场,投入你的钱,也投入你的时间,做时间的朋友; 你自己要在场外通过逐步升级你的个人商业模式不断提高你的场外赚钱能力; 无论你做什么都要学会做好销售;你要走过知道与做到之间那最远的距离,要做自己的朋友而不是敌人; 你要分清边界,并且总是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那一部分…… 定投是最优美的长期行为艺术,它能让你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算数。
# 定投 —— 大佬的自我修养
“决定一个人富有的三个条件,一是出身,二是运气,三是努力;
—— 而这三者之中,努力是最微不足道的。”
当然,这并不是说努力就不重要了,因为相对成功可以靠努力,巨大成功只能靠运气 —— 谁都知道运气是普通人无法左右的;而出身(或者联姻)么 —— 更不是普通人可以仰仗的因素。
有一组数据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努力那么微不足道。如果按照我们每个人的平均寿命为 78 年计算的话,
睡觉时间加起来大概是 28.3 年; 工作占据了我们人生的 10.5 年; 花在各种各样社交媒体上的时间有 9 年; 花在做家务的时间有 6 年; 花在吃喝上的时间有 4 年; 花在真正接受教育的时间真的不长,只有 3.5 年; 花在化妆打扮上的时间有 3 年; 花在购物上的时间有 2.5 年; 花在照顾小孩的时间有 1.5 年; 花在路上的时间有 1.3 年; ……
如此计算下来,剩下的,可供你自由支配的时间只剩下了 9 年…… 仅仅 9 年!
一年 365 天,法定节假日竟然有 115 个! 也就是说,一年的 1/3 被 “休息” 掉了!
# 究竟有没有只涨不跌的投资标的
在《韭菜的自我修养》那本书中,我尝试着去纠正绝大多数普通人误会的一个真相:
交易市场在即时交易过程中的确是零和游戏 —— 看起来对手的盈利来自于并恰好等于你的亏损。 交易市场对那些长期投资者来说却绝对不是零和游戏 —— 因为他们的增长主要来自于经济增长,而不是他人短期的亏损。
# 大多数主动的人竟然不知道边界
随着你开始在意你的主动人格,随着你不断塑造呵护你的主动人格,你就会感受到,主动的人太少太少了。
我以前讲过一个例子,我的好朋友霍炬(现在是 PressOne 的 CTO 兼 COO)是教会我主动社交的人。你想想,我这样的长期暗宅,怎么可能会有有效社交么!多年的不社交,使我写出了那篇网上流传极广,累计阅读量超过十亿的文章:《放下你的无效社交》。可是,霍炬改变了我。在他家玩的时候,我看到他花了一下午的时间整理自己的名片,做标记,嘴里嘟囔着:“嗯,这个人好像有三个月没联系了,应该去看看他……”
于是,我就学会了。转眼十多年过去,我发现事实上绝大多数有效关系,都需要其中的至少一方主动,两个都被动,那就只能慢慢断了联系。你看,无效社交的确要放下,可有效社交呢?为了获得有效社交,你必须把自己变成一个在这方面主动的人。
# 驾驭趋势的最优策略只能是主动地被动
主动地被动?
主动地选择最正确的趋势; 被动地等待趋势发挥作用……
选择大于努力
# 顺应趋势的被动力量究竟有多么强大
教育就是你所身处的那个系统想让你变成什么样子……
如果,教育就是这个系统想让你变成什么样子,那么,与之相对地,自学,就是你自己想要变成什么样子。
绝大多数人放弃了被教育,**只有极少数人选择了自教育。**自教育的人,不仅时时刻刻自教育,而且终生如此。令人瞩目的是,仔细观察历史之后,你会发现,改变世界的人无一例外都是自教育的。
# 在主动的边界内你还有多少空间
“凡是对你产生重大影响的,都不是你所能控制的”
经济周期的时长正在逐步缩短。